《机械基础》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类、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,其作用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、维护机械设备,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,同时又是其他学科的辅助衔接。因此,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,由于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多、涉及面广,需要综合运用机械制图、工程力学、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。因此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,教学过程中也就会存在着一些问题。
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差。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,缺乏学习自信心,学习主动性不强,学习意识薄弱,怕学、厌学等现象。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,感到太深、太难,往往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,严重影响教学质量。
二是教师自身实践不足。在《机械基础》课程中,很多理论知识都来源并应用于生产实际,升华于实际,在实际中得到验证。例如,《机械基础》第七章介绍的平面连杆机构,其中曲柄摇杆机构及棘轮机构就应用于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,而导杆机构则应用于牛头刨床的滑枕机构中。倘若教师不了解牛头刨床机构,对它的工作特点和工艺要求不熟悉,那么在讲到此处时,就只能依照书本依葫芦画瓢,用概念解释概念,用术语说明术语,无法进一步深入,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。
三是有关机械基础的教学用具跟不上。在教学中通过使用教具、安排一定的实验环节,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。但很多技校的教具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模型,品种单一,无法运用演示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,变枯燥为有趣,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受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