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带来生机,创新意味着活力,创新孕育着发展。没有创新,就没有发展。创新不一定是发明,但是它必须能够把现有条件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东西,能够提高效率。管理创新是指引入新的管理思想、方法、手段、组织方式而实现的创新。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,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、注重实效,不拘泥于既成形式,贯彻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的工作原则,先后进行了四改的制度创新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1、改“总结缺点”为“挖掘优点”,在肯定激励中,促进发展。
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生,伴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、民主意识的增强,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就暴露出来。过去那种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们,这一代人,少了吃苦的精神,多了享受的思想,比如:学习主动性不强,懒惰,逆反心理增强,考试马虎,不求甚解,自我评价过高,意志力不坚强,痴迷上网,遇到挫折就灰心,稍不满足就闹情绪,同一错误接连犯,等等。作为班主任,除了要洞察这一切,更要多一份理解,多一份关爱,多一份期待,多一些宽容,多一些肯定,少一些否定;要看到学生发展之中的可贵之处、值得肯定之处、值得期待之处。
我运用心理学“期待效应”,改变以往阶段总结时,要求学生侧重挖掘自身不足、缺点、总结教训的做法,明确提出要学生归纳自己值得骄傲的优点和阶段性进步,这种进步可以是学习成绩方面的,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,例如师生关系、同学关系、亲子关系等得到改善的方面。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,调动了学生积极性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它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勇气,又巩固了下一步自我发展的目标,起到了“心理暗示”作用。同时,也增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了解,防止了班主任工作中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,避免因学生成绩暂时不佳或者偶尔犯错误而对学生形成的成见。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班主任的相互信任和沟通,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。
2、改“班主任的班会”为“全班同学的班会”,进行养成教育,促进学生自主管理。
学生从小学到中学,在从中学到技校,正是自主意识逐步形成和巩固阶段。处于信息时代的他们见多识广,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安排自己班级的强烈愿望,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。班主任方方面面拿主意,给安排妥当,学生当家作主的愿望不能实现,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、信心倍减,并以沉默、消极对待、故意违抗等各种方式表现出来,最终导致班级管理秩序混乱。而忽视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这一心理需求,已经成了目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盲点与误区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班主任“一言堂”式的班会。班主任在讲台上滔滔的讲,声情并茂;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听,无动于衷。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,我们非要翻来覆去地、絮絮叨叨一节课。其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。
针对学生上述心理特点,并结合学生的民意调查,我果断进行了尝试——“还政于民”,改“班主任的班会”为“全班同学的班会”。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两名班会主持人,组建班会筹备小组,负责搜集班会“主题”,整理班会素材,设计班会形式等等,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已经“退居二线”,实实在在成为了班集体的一员,列席参加主题班会,发言、做笔记。在主题班会上,大家开诚布公、畅所欲言,在轻松愉快中解决了班集体中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“疑难杂症”,例如,上课玩手机、听MP3、上课迟到、上课看课外书、课堂顶撞老师等。同时,根据大家的提议和社会焦点,我们还组织“了感恩与报答”、 “爱护公物”、 “安全文明教育的讲座”、 “今天你诚信了吗?”、“我爱我家-宿舍”、 “防火演习”、 “缘来一家人”、 “ 我的未来不是梦”、 “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技校生”、 “抗震救灾,众志成城”、 “ 如何防震”等一系列主题班会,特别是5-12汶川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,全班同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,共募得512元的善款,交到中国红十字总会,虽然钱不算多,但同学门们的爱心是无价,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,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召开,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互助友爱的民族美德,展现当代学生的风采。正如某位同学所说的:“我的地盘我做主!”
实践证明,主题班会为发展学生的自主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,自己管理自己提供了条件。学生个体在自主管理的氛围中获得了发展,班集体也在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中充满了活力!